宗承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h3>1</h3>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能够在李唐最为强盛之时夺取皇权,并且像模像样地当了十五年皇帝,到最后不是因为输给其他政治势力而灭亡,而是终结于自然法则。

一个在传统伦理上居于先天性弱势的政权何以能维系如此之久,并且在很多地方不逊于那些男性帝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则天对士庶两族所采取的两种不同态度。一方面是对豪门士族的打压之势;另一方面是对寒门庶族大开方便之门,得到了庶族民众的拥护。

武则天属于非法夺权,玩的是权术,属于独裁政治,不给他人插足的机会。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她对宰相职权和声望的打压。她首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把一些工作资历浅、品级低的官吏提拔到宰相的位置。据统计,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四品以下官员出任宰相超过半数以上。去年还是底层官吏,说不定第二年就成了宰相。

这种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工种,谁也不愿意干,导致中书门下两省的正三品宰相常年缺编。甚至出现过三省都没有领导挂职的局面,全部由“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编外宰相们来代劳。

宰相班子成员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基本维持在十个人以上。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常换常新。宰相府每天都很热闹,早晨出门上班,先要搞个告别仪式,拉着家人的手交代后事;晚上平安回家,再搞一个庆祝仪式。

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之下,宰相们整天两股战战如筛糠,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唐朝建制以来,三省六部制互相制约君权,也成了一句空谈。

与此同时,武则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大对地方州县的监管力度,发明了十道巡查制度,也就是由中央派遣十道使者分春秋两季巡视全国。春季称为风俗,秋季称为廉察,并以《垂拱格》专门设定四十八条巡查格式,依照条例监督州县。

这些监察御史级别虽然不高,只是小小的八品官,但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却大得惊人。在地方,谁也不敢拿他们不当中央官员。他们除了要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审理疑难案件,还要检查地方经济领域内的犯罪行为,并督促发展州县农业生产,搜罗人才等等。只有官员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巡查不到的地方。

这时候的十道还只是一个虚拟的监察区,但权力却实实在在凌驾于州县之上。武周朝结束以后,到唐玄宗时期,道由最初的虚拟区向实体行政区转化。到了唐代后期,道与方镇合二为一,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御史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一方诸侯,拥兵割据。

或许是武则天疑心太重,就连对被她视为心腹的监察官也始终保持着戒备之心。左右肃政台可以没事互相弹劾,巡察使者也是三天一换两天一调。监察御史猖狂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可以越过自己的上司,直接上奏皇帝反过来弹劾自己的上司。

在人才的使用选拔方面,武则天虽然有贡献,但并没有像有的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武则天最为推崇的是科举,特别是自己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例举行的分科考试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则称为制科。在武则天统治期间,以常科步入仕途的人数并不多,甚至还赶不上高宗时代。有人认为,殿试是武则天工作创新的结果,其实不然。殿试,就是由皇帝亲临现场主持制科的考试。

早在显庆四年(659),高宗皇帝就已经开科八门,并亲策举人九百人。这才是一个划时代的举动,此后制举就大致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也开创了帝王亲试举人的先河。既然高宗皇帝掠美在前,也就不存在武则天首创一说。

高宗开启了殿试的先河,但殿试却在武则天的手里发扬光大。或许正因为如此,史学家才会坚持认为,武则天对于科举考试的贡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制举由皇帝亲下制诏举行,考官也由皇帝临时任命,皇帝有时还会亲临考场,考中者就会成为天子门生。皇帝的学生,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武则天自临朝称制开始便频繁地举行制举,平均一年半载总要举办一次,频率高于高宗时代;常科考试却没什么发展,进士平均每年录取二十人,反而少于高宗时代。

唐代的常举由礼部官员主持,录取与否也是由主考官根据考试成绩来定夺,考生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唐代刚开始推行科举,录取率极低,也没有誊录、糊名等规定,很多时候考生场外的表现也在考虑之中。场外表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雇枪手那是最常用的手段,有钱人甚至可以组成一个智囊团,发挥集体的智慧。

没有背景也没有名声的寒门士子将自己的作品结成文集,托关系走后门,交到朝廷官员或者主考官员的手里,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提携,称之为“行卷”。

为了避免文章被人拿去后丢进茅厕,扔进垃圾桶,士子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别出心裁地写点有趣的东西作引子以此来加强文章的可读性,这样就诞生了一种新的文体——“唐传奇”。

这些考生在考前会挖空心思和那些考官们取得联系,走一走后门。白天怕被人发现,晚上会偷偷上门。

举子视主考官为座主,主考官视举子为门生,这就是结党。结党讲究的是缘分。而这一幕也是武则天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你们都结党了,那我这个皇帝岂不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她下令严肃科考纪律,一要糊名,遮住考生姓名;二要誊录,派专人把考生试卷重抄一遍,免得主考官认出笔迹容易作弊。

考场纪律算是过关了,但天下考生挤独木桥的缺陷却又暴露了出来。再出色的人才也有临场发挥失常的时候,如果接连几位名满天下的学子落榜,朝野上下便会一片哗然。

时间长了,武则天不胜其烦,与其得便宜卖乖的事都被朝臣们占了,不如自己来当这个座主开制科,考官临时指派,科目自行拟定,及第者既不是张三的人,也不是李四的人,统统是朕的人——天子门生。

<h3>2</h3>

垂拱四年(688)至天授二年(691)正值武周革命前后,武则天连年举行制科考试,借以收买天下士子之心。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亲自在都城南门内的洛成殿面试贡人。各地精英闻讯后车马纷驰,云集洛阳,竟有一万多人,一时间洛阳的客栈住满了前来应考的读书人。规模空前,持续数日之久,其影响远远超过高宗时期的那一次。

这次大考连续进行了几天,竞争非常激烈,武则天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临场策问。所谓对策,就是把策题写在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其中有一位考生,倒显得从容自在,因他本是洛阳人,不用出洛阳城就可以参加考试了,此人便是张说。

在这次对策中,刚满二十岁的张说脱颖而出,挥笔如刀,洋洋洒洒,直指武则天重用酷吏之弊。武则天看完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钦点他的对策为天下第一,将其拜为太子校书,张说从此步入仕途。

武则天开了金口,张说对策,天下无双,并将其策文张贴于尚书省,让朝廷那些起草政令的文吏们都以其为范例。张说在上万名考生中被武则天钦点文章独步当世,且专门发通告昭示天下。张说从此一举成名。

张说,史料中给出的评语是: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文章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也曾经去边疆匹马平定过突厥叛乱。前后三次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号称一代文宗。张说后来成为推动“开元盛世”的肱股之臣。

开元元年(713),唐玄宗受内禅登基为帝,但一直被太平公主牵制,张说特地献佩刀于玄宗,要求玄宗以国事为重割断亲情。玄宗由此下定决心,同年杀太平公主,结束了武则天开创的女人天下,揭开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这种面对面的制科考试,为帝国发掘了一大批人才。除了张说,还有张柬之、苏颋、刘幽求、祝钦明等有才之士,也是通过制举,青云直上。他们是武则天留给后来者的政治遗产,这些光芒万丈的名字,最终点亮了大唐的天空。

除了制科之外,武则天还对常科也进行了改革。常举考试,全国的统一教材是高宗时代编印的儒家经典《五经正义》。要知道儒家文化推崇的“三纲五常”,是当时束缚女人的枷锁。

女子无才便是德,当初武则天为了从那些经义之中找到女人当国的依据,翻遍圣贤书。女皇发现那些所谓的圣贤也不过如此,让她收获甚微。

最后,她才在《尚书》中找到一句“垂拱天下治”的句子,牵强附会于“垂拱”的年号,刚想把这当作自己受天命的依据,又有人站出来说话了。“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同样出自《尚书》,这又怎么解释?这让武则天极为尴尬。

唐初的常科考试主要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政府对儒学还是非常推崇,大兴学校,尤其是明经,更是被视为诸科之首,及第者可授予从九品上的官职。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后来的宋神宗时期才被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初唐重臣裴炎、裴行俭都是明经出身。

明书和明算是用来选拔文字训诂和数学计算方面专门人才的科目,就算有人靠这两个科目考上了也没前途。没有前途的事,就激发不了考生读书的兴趣。

明法是用来选拔法律方面的人才,但法律也不过是个被执政者随意捏来捏去的软柿子,自然被武则天白眼向青云地选择性忽视。她的眼光最后落在了进士科上面。

进士科由隋炀帝首创,唐初并没有受到当国者的特别重视,叙阶一般为从九品下阶,低于明经,考试标准也有不同。《文苑英华》中载有贞观元年进士及第者上官仪的策文,声律严格,文辞华美,通篇用典,颇有六朝的奢靡之风。

上官仪以文采取胜,是唐初进士及第者以文名而受到擢升的第一人,从中可以反映进士科以文取士的实质。等到武则天秉政,有意识地淡化经学,大崇文章,进士科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而后,朝廷又颁布了《条流明经进士诏》,进士科加试“杂文”,并明确地将“识文律”作为进士及第的首要条件。

该诏令可以说是唐代科举史上标志性的重要文件,文辞之重在进士科中得到了制度保证。由是文学大兴,进士科重于天下,以致宰相薛元超把自己始终不得进士及第作为平生三大恨之一。上自朝廷大吏,下至五尺孩童,都有会作诗的。史称武则天“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天授二年(691),武则天派十道存抚使,以抚慰天下。存抚使临行,武则天令百官赋诗送行。这些诗后来被编为《存抚集》而行于世,达十卷之多。

作为执政者,武则天无法改变千百年来深植于人们心底的天理人伦,但她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武则天对于科举制的改革不光体现在文采上,她还开创了武举,以示文武并重。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带点黑科技重返17岁

带点黑科技重返17岁

兔子六
关于带点黑科技重返17岁:‘能让我原路回去么?’‘不可‘那能让我回到过去重新读档么,覆盖读档的那种’‘可以’‘那我能把我度网盘里10T的资料全部带回去么?’‘可以’“那还能送点什么?”“那就把两百年前从一个科技世界偷渡客身上收缴的科技戒指给你吧”于是带着亿点知识和科技的李现重回了属于他辉煌的2006!!
都市 连载 269万字
超品侠医

超品侠医

蒸炸
医者菩提心,侠义担两肩,左手匡正义,右手行天下。都市少年笑傲人生,妙手医天下,侠医傲骨的故事。一次意外,传承了古老的医术,华天宇开始了他人生之中的传奇之旅。神秘的医术,掩藏在古老文明之中的民间奇术,惊心动魄的探索之旅,离奇古怪的奇症秘方,为理想拼搏的不屈意志,演绎现实生活之中只能存在幻想当中的人生百味。请看蒸炸为大... 《品侠医》
都市 完结 261万字
仙侠长生,从照顾嫂嫂开始

仙侠长生,从照顾嫂嫂开始

不摸鱼不舒服
沈锐穿越武道乱世,身逢凶险,濒临死亡。 临死之际,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身怀一枚奇特的残玉... 存活下来的沈锐,讶异残玉之余,更发现自己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年岁相仿的貌美嫂嫂以及年幼的可爱妹妹,需要照养... 浩劫乱世,朝不保夕,妖魔层出,人心悱恻。天生废体的沈锐却凭借坚韧的心性以及来历不明的异宝,成功踏上修行之路。 这一世,有人,有妖,亦有魔...传言之中,更是有高天之上,冷眼俯视众生的仙。 但
都市 连载 84万字
断续剧

断续剧

白鬼香
慢慢地努力地记录着
都市 连载 0万字
向阳处的日娱

向阳处的日娱

单推发电机
简介:关于向阳处的日娱:《交响情人梦》、《求婚大作战》、《浪客剑心》、《朝五晚九》、《逃避可耻但有用》...日剧的世界充满想象力也不乏现实之作,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能界。而水上隼人,要登上这个世界的顶点。
都市 连载 265万字
学园传说之戒中秘

学园传说之戒中秘

舞之翎
当鬼将一枚戒指送来的时候,你是否敢于接?而你是否,又能拒绝?这个鬼送来的戒指又有什么秘密?当这个秘密揭开的时候,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 《学园传说之戒中秘》
都市 完结 1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