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在京城里住着一个老头,姓茅。茅老头给朱元璋出了一个主意,说你把黄册库修成东西向的,这样朝阳一出,先晒东边,夕阳一落,再晒西边。每天这么曝晒一遍,就能保证纸张干燥无虫了。

朱元璋听了大喜,然后“作窖筑其人于中”。

怎么又给活埋了?

活埋就算了,还在地窖之上堆起一座方台以为墓丘附祠,旁边修起神庙,尊其为湖神。

洪武爷是性格急躁不假,但也不至于这么神经病吧!

别说后世之人不信,就连《神祠记》作者本人赵官都不信。他是正德、嘉靖年间负责黄册库管理的官员,很有探索精神,决定亲自勘察一番。正好毛老人庙的附祠年久失修,几乎坍塌,赵官趁修葺的机会,把下面的方台扒开一看——别说茅老人的骸骨了,连毛都没一根。

赵官经过一番考证,得出结论:洪武朝凡是修建神庙,都要用五方土聚成方台,以祭五方神明。这个土台子,不过是当年的祭神遗址罢了。后人无知,当成墓台,又附会出奇怪的传说。

那么这个毛老人,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嘉靖年间有个叫李默的吏部尚书,他曾经写过一本《孤树裒谈》,里面谈到了毛老人的第四个版本,也是最可信的一个版本。

大家是否还记得,朱元璋为了制衡里甲,规定每一里要设一位老人,有权裁决里内争端。老人有一个特权,可以越级上访,直抵京城。

其实这些老人,还有一项福利。

当时朱元璋规定所有的官员,每三年就要来京城朝觐一次。而那些老人,也可以蹭官员的车马一并上京面圣。

洪武十四年那次觐见,朱元璋正在为后湖潮湿的事情发愁,就随口问道:“朕将命工部筑室于后湖之中,以为藏天下黄册之所,然当作何向宜乎?”一位老人回答:“此堂当东西向,庶朝夕皆为日色所晒,而黄册无浥烂之虞也。”

这个建议很好,朱元璋欣然接纳。没有活埋,也没有建庙,甚至没说姓毛。

所以这件事的真相很可能是:当初确实有一位老人提出建筑分东西向的建议,但和湖神庙一点关系也没有。后人不懂庙祠礼制,把方台当成坟包,湖神与老人合二为一,结果演变成了一个暴君活埋老头的故事。

至于姓毛,不过是因为岛上鼠患太厉害,需要猫神镇之。久而久之,“猫”“毛”谐音,湖神老人也就传成毛老人了。

传说真伪如何,且不去管它。至少历史上真正的黄册库,出于防潮防虫的考虑,确实是大多按东西朝向修建,前后有大窗通风。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来除湿、除虫。偶尔也有朝南北,这取决于库房修在什么方位。

为了能最大限度采光,黄册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堆放在库房里就完了,设计者为它们打造了特别的设施。

黄册库里一排一排摆放黄册的木架子,叫作架阁。架阁是一种四面敞开的架子,分层分格,文件分门别类地搁在上头,一目了然,便于查找。

后湖的黄册库里,每库里有四个大架阁。每个架阁分成三层,分为数格,用来收贮档案。架阁特有的敞开结构,可以让所有藏册都有机会接触阳光。在架阁上头,还有一个斜板盖,万一屋顶漏雨,就能顺着这个板盖引至地下,避免弄湿文件。

黄册库的设计者很细心,要求这些架阁必须使用木头,不能用竹子。竹竿太窄,要打成一个大横板,得数竿竹片拼在一起。而竹片有弧度,拼接时必然凹凸不平,造成空隙,无法承重。

要知道,黄册是长一尺三寸、宽一尺二寸的大方本,页数又特别多,算下来平均每册得四五斤。十几册甚至几十册摞在一起,松松垮垮的竹架根本撑不住,只有木材可堪使用。

当然,这些黄册不能光靠这点窗户的阳光。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在每年四月到十月之间把书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三月不能晾晒,因为天气太潮;十一月到一月天寒风大,对纸张也有伤害。

在晾晒期间,只要天气足够好,一次要晒足五天,才能重新入库。

本来这种晾晒工作,要打造专门的木制晒架。后来官府觉得木制太容易坏,损耗惊人,便改变了做法。他们在每间库房门口,都用砖头砌了十个高二尺五寸的小墩,长三砖,宽两砖,彼此相隔七尺。然后在砖墩之间,架起四根长七尺的铁棍,黄册就挂在这些晾衣竿上晾晒。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阳光对纸张保存的伤害也够大的。不过以当时的条件,能做到这么细致已经算是尽力了。

除了防潮,黄册库对于防火也下了一番功夫。

黄册库内,严禁动火,即使到了晚上也不许点灯,冬季亦不许生炉取暖。库房里的地面都要铺设沙子,上覆木板。这样既可防火,又可防鼠患。

就连管理人员的厨房,都要隔开库房一里开外。

这是洪武、永乐年间的格局。后来到了正德年间,梁洲增设的库房越来越多了,距离厨房越来越近,主官索性把厨房给移到环洲上去了。每次人员吃饭,都必须从梁洲跑到环洲。这样做很不方便,但上头对此绝不通融,甚至还特意立了一块牌子:“敢有将火过桥者,治以重罪。”

黄册库的防火工作,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这么多纸堆在一处,整整两百六十多年,居然一次火灾都没有。

硬件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软件问题。

这些档案实在太多了,又来自五湖四海,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排列方式,方便日后检索。

后湖黄册库的库房,是以东、西、南、北、前、后为名。具体到库房内的架阁,则以“千文架阁法”做编号。

这是宋仁宗时发明的检索编号法。简单来说,就是以《千字文》为批,岁月为次,依序排列。《千字文》里的一千个字绝无重复,特别适合编码。咱们现在常说的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二号,其实就是这种检索法的产物。

不过具体到黄册本身,动辄几万册,千字文系统显然就不堪敷用了。

黄册库的办法是,先把同一期攒造的黄册放在一起,然后再按直隶布政司、府、州、县、里坊厢、都、图等一路细分。还要用一长条白纸写明所属,夹在黄册之间。

这种分类,是为了方便地方查询。后湖库存的黄册大部分是里册,属于最权威的原始资料,一旦地方上有什么纠纷,就会来这里调阅旧卷,平息诉讼。这是后湖黄册库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如果有人——比如说前文曾经提及的那位休宁县的平民王叙——想要查自己家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档案,他该怎么做呢?

第一期攒造黄册是洪武十四年,第二期攒造在洪武二十四年。《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所以王叙要先找“地”字号架阁。

他拿着一张对照表,发现“地”字号架阁是在梁洲前五号库里。他打开库房,走到“地”字号架阁,会看到一摞摞黄册整齐地排列在木架格子里,外头贴着索引条。王叙找了一圈,看到“直隶徽州府”字样,赶紧走过去,从这一摞黄册里翻出标明“休宁县”的几本册子,再找到里仁乡呈递的分册,翻开里面的二十七都、第五图,就能知道自家祖上的户籍情况了。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

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

香酥栗
明美结婚当晚做了一个梦, 梦见一本人生之书。 而这本书的主角,是今早即将撞到头昏过去,醒来就重生的婆婆。 据说,她婆婆是从五十年后回来的,她见识过时代的变迁,感受过社会的发展。重生一场,她要站在时代的风口,
都市 完结 326万字
末世:老婆帮我囤物资

末世:老婆帮我囤物资

残阳余影
上一世,胡涂成为了爱人和兄弟的盘中餐。这一世,要让他们变成下饭菜。 搜刮全世界物资,造最坚固的堡垒,看最残酷的悲剧,玩最漂亮的...... 别人在极高温下变成人干,胡涂吃着雪糕唱着歌! 别人在极低温下瑟瑟发抖时,胡涂搂着美女吃火锅! 别人在异兽的嘴边侥幸活命时,胡涂却说:小怪兽,快到我的碗里来! 总之: 与人斗,其乐无穷。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山海异兽斗,更是其乐无穷。
都市 连载 57万字
殿下不给吃(婚事告急系列)

殿下不给吃(婚事告急系列)

陈毓华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籍简介】哇!在冻死人的大雪天遇鬼,他可以再倒霉一点啊,噫?那端油灯的白脸鬼啐了他一声,结果这吓人的妮子竟是他今晚的房东,为了不冷死,被当肥羊也只有咬牙认了,被风雪困住的那些天,他对她没啥好感,没想到半年后再见这体态丰润的小笼包,她竟救了母亲成了他的恩人,看她双手
都市 连载 5万字
许桑浅霍舟

许桑浅霍舟

暗夜逐凶
【娇弱病态美女法医VS悍利英俊精英刑警】美女法医第一天上班就因刑侦队长错开的一张罚单而收获了碰瓷的名声。系列凶案的死者全都呈现出诡异的双手合十状;贫穷的大学生被分尸成无数块,拼凑起来的尸体却差了肝脏和肾脏,是还有尸块没找到还是其他?有着灿烂笑容的俊美少年,却从小生活在扭曲的痛苦中,他曾经严重到需要一次次电击疗法才能平息的心理疾病,又是如何痊愈的呢?...
都市 连载 4万字
仙女下凡在六零

仙女下凡在六零

屋顶上的小笼包
沅沅作为天帝的第八个女儿,自小就娇宠着长大,这要历劫下凡。 女儿奴天帝紧张的不行,给下属们开了个主题会议。 土地公揪着自己的小胡须开始发愁,该送点什么好呢? 文曲星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端着一张严肃的脸,摸了
都市 完结 69万字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唐隐
本书惊心动魄地讲述帝国宰相、千古神探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 这一年,是帝国宰相的最后一年。奠定了武周重归李唐,乃至盛世大唐的繁荣基础。五年后,狄仁杰门生张柬之、桓彦范等发动神龙政变,81岁的武则天黯然退
都市 完结 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