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6.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旅程后半段,摄影师松村映三从新泽西州远远开车赶来瓦哈卡,开始乘他的三菱帕杰罗行进。虽然一天之中开车时间相当长,但比坐大巴舒服多了。“只是,”几个当地人一本正经地劝告我们,“天黑了绝对不能开车。记住,天黑之前无论如何要找地方住下!”

这一来,简直和在吸血鬼飞扬跋扈的特兰西瓦尼亚旅行无异,可是见到的人都这么异口同声地劝说。为什么天黑以后不能开车呢?因为荒郊野外晚上治安相当不好。吸血鬼固然不出动,但强盗出动。半斤八两。

“下落不明的人多着哩!硬让车停下,抢走钱财什么的,堵住嘴杀死,埋在什么地方。尸体很难找到。上次就有一家,连小孩都被杀了,尸体倒是碰巧找到了。半夜里把很粗很粗的圆木头死死地横在路当中,埋伏起来,开来的车一停就一拥而上。反正天黑后不能开车!”

这类作案故事大多是“这可是从某某那里听来的实际发生的事”之类的城市传说,但我因为坐大巴旅行时目睹了武装警察毫不含糊的执勤场景以及卡车上的尸体(估计),所以有了切身感受:这个国家发生什么都不奇怪!何况在陌生地方旅行,听从当地人劝告对于旅行者乃是铁的守则。于是我们决定总之天一黑就不再开车。总共开车行驶了三个星期,的确,在白天开车这一限度内一次也没遇上麻烦,只在瓦哈卡的夜里丢了纽约州的车牌。几个美国人忠告说“开车去墨西哥一定要带手枪或步枪”,但我当然没带,把摆弄不来的枪支带去只有增加麻烦。

同作案相比,在墨西哥实际困扰我们的更是TOPE。所谓TOPE,就是为使汽车减速而在人家附近筑起的隆起物,英语叫BUMP。总之全国星罗棋布。开到那里若不注意减速,就要“通”一声感受恼人的震动。问题是,道路本来就无可救药,哪里是TOPE哪里不是TOPE,很多时候看也看不明白。以为是TOPE而放缓速度,实际却不是;以为不是TOPE而照样行驶,却又正是。TOPE前面倒是立有标牌写道“前面有TOPE”,但其中也有没有TOPE标识的TOPE(没有TOPE的TOPE标识也有),分辨十分困难。这样的TOPE一天之中要跨越二三百个之多,看都懒得看了。

我想,不做这麻烦东西而代之以在城镇入口竖起“减速”的标识岂不更好。可是在墨西哥,只看标识恐怕任何人都不会减速的(环顾四周的驾驶员,得到的强烈印象是:这家伙只瞧见标识是不至于减速的)。问阿尔富雷特·伯恩巴姆,他说:“噢,那个么,不但墨西哥,其他中南美洲国家也到处都是。”看来在中南美洲各国,这玩意儿是必需品。

TOPE是隆起的人为障碍物,而反过来,塌陷的非人为障碍物也是有的——路面像布满奶酪窝似的到处坑坑洼洼。一级干线道路还没那么严重,但一离开墨西哥城,随着道路的降格,路况就一步步凄惨下去了,看情形估计是装载重货的大型卡车的震动造成的。擦身而过的卡车的确都装得满满的,满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墨西哥,物资大部分靠卡车运输),而铺路的沥青并没有达到足以承受那等重量的标准。既然这样——我想——还不如一开始就别铺什么沥青,直接用土路岂不更好。问题是我怎么想都没用,事态当然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

我经过的道路,从韦拉克鲁斯到科尔多瓦的山中路段是再糟糕不过的,无论坑洼的数量还是深度都非同一般。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像电影《恐怖的报酬》一样小心绕过坑洼向前行驶,但由于坑洼数量太多,任凭怎么小心,有时还是要掉下坑去,其冲击不亚于TOPE的震动,实在让人不快。车也受损。我们是开剽悍的四轮驱动车来的,因此还算好,如果开的是保时捷或法拉利,我想车子马上就会解体。不过不至于开那种车来,随便说说罢了。

总而言之,我们便是在这无休无止的TOPE和坑洼的全程困扰下行驶在墨西哥的。我们所以没有夜间行车,较之害怕强盗,说不定更是因为实在受不了坑洼和TOPE的缘故。大白天都难以看清路况,天黑就更不用说了。

尽管道路如此肆虐,尽管存在很难说多么富于守法精神的那一类人,但我们毕竟能够以自己的意志在喜欢的时候行驶在喜欢的地方,这委实让人心里充满喜悦。如果你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越墨西哥——尤其内陆——弄一辆车几乎可以说是绝对条件。墨西哥内陆的有趣之处,不管怎么说都在于外人不怎么到访的小村小镇,因为乘大巴很难顺路到达那样的地方。假如好容易找见大巴到了哪里一座村落——到了自然好——回程大巴起码要等两天,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即使两天一班的大巴,如果哗哗下大雨(而且经常下)也可能开不来。若是时间多得打发不完的闲人,没准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而对于此外的大部分旅行者,就不能说是多么现实的旅行方式了。

在瓦哈卡悠然休整四五天消除大巴旅行疲劳之后,途经太平洋沿岸美丽的海滨城市安赫尔,前往恰帕斯州的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这个名字长长的小城。离开太平洋沿岸,转瞬之间就进了山里。看地图即可一目了然,从哈利斯科州到瓦哈卡州、恰帕斯州之间,沿海几乎没有平地,海岸线和山地紧挨紧靠着伸展开去。险峻的马德雷山脉在这一带差不多伸到了太平洋岸边。所以,刚才还在炎热的海岸游泳,等到回过神来,此刻已置身于凉冰冰的山中。反正一进山气温就骤然下降,景物也整个一变。植物种类变了,田里的庄稼也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样式开始带有截然有别的景象,所见男女的长相也已不同。越往山里去,身裹独特衣服的印第安人的身姿越多,云絮低回,静静润湿着山体,让人明显感觉到自己走进了和刚才完全不同的国度。

恰帕斯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至今这个州仍以维持强有力的共同体而闻名。他们讨厌同梅斯提索人(混血西班牙裔人)混合,近乎顽固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生活。这个地方成了他们同西班牙人、后来又同梅斯提索人长年浴血抗争的舞台,那种紧张的空气至今仍有剩留。

西班牙侵略者来到这里是1523年的事,转眼之间他们就以武力征服了原住民即印第安人,没收了其土地,作为奖赏给了士兵。士兵们为耕种那些土地而把印第安人不折不扣地当奴隶使唤。印第安人被迫从原来生活的村庄迁移到深山沟里的定居点,在那里被置于士兵们的严厉监视之下,被迫改信基督教并承担重税。

关于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在何等恶劣的环境下被奴役的,这一点可以从其人口的锐减推断。西班牙人征服这里时,住在恰帕斯的印第安人数量约三十五万人,而在1600年竟减为九万五千人。西班牙人从旧大陆带来的传染病固然是原住民人口减少的一大原因,尽管如此,也减得太过份了。从中不难看出印第安人是怎样被当作“消耗品”对待的。

作为印第安人的朋友站起来说话的,是以巴尔特罗梅·德拉斯卡萨斯为首的基督教传教士。他们保护印第安人,向西班牙本国强调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终于促使奴隶制度的废除得以实现。这是1550年的事。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由于名字长,往往略称德拉斯卡萨斯)便起因于他的名字。

问题是,虽然奴隶制度废除了,但印第安人所处的实质性隶属状态并没有出现多大变化,致使他们定期举行叛乱。1712年,一位采尔塔尔族少女做了一个梦,圣母马利亚出现在她的梦中,告诉她说只要拿起武器反抗西班牙人,就会给印第安人带来希望。于是他们拿起了武器,随即遭到了残酷镇压。1869年,佐齐尔族村庄出现了名叫“皮埃德拉斯·阿布兰泰斯(会说话的石)”的三块奇石,深受当地人尊崇。不久,奇石——那是“黑曜石”,看上去会说话——向人们说:举行叛乱,收回自己的土地!结果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但同样被军队镇压下去,其间有数量极多的印第安人惨遭杀害。

即使现在,那样的紧张状态也绝未消除。恰帕斯州近一半的土地为相当于人口百分之一的梅斯提索人地主阶级所有。他们控制着经济、政治和警察,有的甚至拥有私家军队。印第安人活动家掀起的土地返还运动被他们以强大的力量扑灭了。大赦国际公布说,迄今已有二十名佐齐尔族活动家遭到暗杀。

我之所以就这个州的历史写了这么多,是因为若不了解这样的历史过程,便几乎不可能在旅行当中理解那里的情况。恰帕斯是被历史践踏的、被以武力侵占的地方。那里是贫困的,充满矛盾和悲伤。只要踏入一步,旅行者即可清楚目睹。其贫困或许不能称之为压倒性的,但也相当严重。据说恰帕斯还有一多半人口过着没有电气的生活。恰帕斯不是没有发电站,河流上也有像样的大水坝。但是发电站发出的电大多送往其他州,而把恰帕斯人生活的地方丢在一边。不妨说,人种间根深蒂固的对立、财富的绝对不均这两个困扰墨西哥的大问题在这里以最显著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是这方土地好像有一种东西超越了如此严重的问题而震颤人的心灵。悲伤中有美丽,炽烈中有平静,贫穷中有某种心情。这么写起来好像措辞有些奇妙,但实际去那里呼吸一下当地的空气,可能就会明白我所写的。这次旅行转了墨西哥各种各样的地方,但没有哪里给我的印象比恰帕斯更强烈。其结果,我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超过了最初的安排。

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是一座沉静而美丽的城市,海拔二千米以上,夏天也很凉爽,要穿外衣。温润的空气中,有着涂漂亮颜色的房舍的街道伸向远处,依然保留着殖民地时代的华丽。无论拍摄哪里,其情调都可直接成为一幅明信片。说起墨西哥的城市,几乎所有外墙都整块是花花绿绿的广告板,但这里不同。大概有什么规定吧。

瓦哈卡地方虽也十分漂亮,但由于至今仍实际上承担着州首府的职责,故而车多、人多、空气差,没办法安安静静散步。感觉好的安静地段惟独限制车辆驶入的索卡罗(中央广场)一角。相比之下,德拉斯卡萨斯从来就不是州的首府,现世职责已经放弃,只是作为历史城市隐居式地悄然存续下来,所以感觉上恰如飞驒[1]的高山,许多东西都保存着往昔面貌,和古都这一称呼十分相称。顺便说一句,恰帕斯州现在的首府是名叫图斯特拉古铁雷斯的大城市,因日程关系我们无奈地住在了那里,但如果可能,真想争分夺秒逃出来,说热闹也好什么也好,反正就是人多,又脏又吵。想必乱糟糟的现实因素都一股脑儿投在了这里,于是安安静静漂漂亮亮的德拉斯卡萨斯另存了下来。京都也最好把政治和经济功能在某个阶段迁往别处,不过这话现在再说也没什么用了。

总之,德拉斯卡萨斯是让人觉得多住几天也无妨的少数墨西哥城市之一。以我个人印象来说,墨西哥城市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嘈杂的城市”和“凄凉的城市”,几乎没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但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是个例外,既不嘈杂又不凄凉。人口大约五万,规模正适宜居住。散步散不够,够品位的餐馆和咖啡馆也有。若在这里住上一个月,好像可以心情愉快地写出小说,我觉得。

来这里的人最先觉察到的,恐怕是印第安人的数量之多。当然,就人数而言瓦哈卡也不少,但这里的印第安人同瓦哈卡见到的衣着普通的“现代化”印第安人不一样,至今全都身穿一如从前的民族服装,保持着被西班牙人征服之前的风习。服装颜色每个部族各有不同,哪一种都非常艳丽,用的是自然布料,且以传统自然染料染成,所以即使远看也有一种韵味,让人心怀释然。身着如此粉红色深蓝色黑色红色等五颜六色服装的印第安人在同样涂得五颜六色的街道上足不出声地——因为他们大多光脚——静悄悄往来穿行,光景煞是好看,给人的感觉好像在说事情本来就应这个样子。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时分的情景,确有一种什么在抚慰人的心。

这些印第安人大部分不住在城区。他们住在德拉斯卡萨斯近郊各处的共同体即村落里面,一大早乘大巴或步行进城。卡车拉着二十几个印第安人早接晚送的情景也常可见到,至于是谁组织那类卡车则不大清楚。反正他们每天早上来德拉斯卡萨斯“上班”。住在德拉斯卡萨斯城里的印第安人,大多情况下是出于某种原由——一般是宗教性对立——被赶出共同体的人们。印第安人都是为了卖什么东西才集中进城的。妇女和儿童们背着自己做的工艺品和衣服赶来,男人们来卖蔬菜、水果和其他种种工艺品。街上到处是热闹的市场,这点也同飞驒高山的感觉有些相似。

卖东西的大半是妇女和儿童。在广场和教堂前的市场里有自己摊位的人,坐在那里摆开物品一直卖到傍晚,没有摊位的印第安人妇女和儿童一整天满城里走来走去,看见游客模样的人就凑上去说“喏,买这个”。一般说来,她们开的价钱比市价多少便宜一点儿,但讨价还价要花不少时间。一到傍晚,她们就收起东西各回各家。

黄昏时分,常可见到结束一天买卖的印第安人静静坐在电器品商店前面的情形——他们出神地盯视橱窗里正在播放的彩电屏幕,那时间里一句话也不说,不发表意见,不笑,全身一动不动。仿佛所有人都被电视迷得魂飞魄散,真可以说是神奇的入魔场景。

不错,昭和30年代[2]日本也有街头电视,人们聚在那里愣愣地张着嘴注视电视荧屏。那一时期注视街头电视的日本人所感觉的,大约是对新奇玩意的好奇心和向往,其中有着新科技改变时代、改变生活那种微热的兴奋。人们在广场上或多或少共同怀有那样的情感。但在德拉斯卡萨斯电器品店前面,我见到的印第安人的表情里丝毫没有那种成分。印第安人简直像做梦一般静静、静静地看着电视。当然,他们是因为贫穷根本买不起电视才站在(或坐在)那里看的,不过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出贫穷的阴影,没有贫穷派生的凄惨、扭曲和自暴自弃。他们就好像坐在那里做着个人的梦,也像是彻底进入了一时性的恍惚状态。

我们走出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首先访问的近郊印第安人村落是锡纳坎坦(Zinacantan)。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好不容易开到那里。我们说“还是开帕杰罗才能来啊”,其实并非如此。原来我们走的是旧道,另一侧就有铺得平坦坦的好路。这个村落也是因为距德拉斯卡萨斯仅十一公里的关系,道路和学校设施看上去似乎相当齐备。空荡荡的村落正中建有一座崭新崭新的小学校舍,给人的印象有些异乎寻常。

西班牙征服者到来之前,锡纳坎坦村民的主要工作是在后期玛雅文明的守护下进行交易。他们在危地马拉至北部阿兹台克帝国的辽阔地域建立了交易网,运送和买卖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和贵重物品。锡纳坎坦当时驰名全国,人们只要听到名字便高看一眼:“嗬,是锡纳坎坦人!”时至今日,那种昔日辉煌的面影在这山谷间的小村落里已全然无从觅得,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印第安人穷村子罢了。社会状况由于西班牙人的出现而风云突变,使锡纳坎坦这块土地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彻底湮没在历史之中。

但仔细想来,湮没他们的历史不过是若干并存的历史性假说中的一个,其中应该同时存在一种有别于忘却他们的正规历史(我们在学校学习并作为知识获得的一般性历史)而通过他们的眼睛绵延不绝的“另一种历史”。那“另一种历史”恐怕至今仍在肉眼看不清的场所、在不以明确形式出现的事物中悄然而又顽强地跳动着——我坐在锡纳坎坦村的场院里漠然打量四周景致、耳听祭祀烟花声音的时间里,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

纵使曾经的现世荣光失去了,纵使西班牙人夺走了祖先的土地,纵使自身长年沦于隶从地位,而且古来的宗教也被强行剥夺了——或者不如说正因如此——住在这里的人们看上去还是没有失去其曾经作为精神磁场予以信赖的、深深植根于此的充沛想像力。恐怕正因为它是眼睛看不见的无形之物,所以才超越所有压迫而生生不息。那种强烈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拒绝同外部打成一片,使他们历经了近五百年的西班牙人征服,却明确保持着作为部族的同一性(identity)。我觉得那就是他们的“另一种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时间似乎超越了我们的想像,彷徨着缓缓流淌。

罗伯特·罗林写的《蝙蝠人》(锡纳坎坦人曾将蝙蝠视为守护神加以崇拜)那本书,向我们传达了锡纳坎坦人这种鲜明而坚定的世界观,发人深省。其中介绍了这样一桩趣闻:1969年,一个少年在梦中听得一个神谕——“俯视湖水的山上埋有一口大钟,你要把它挖出来!”梦中,古代的神把他领去那个场所,告诉他就埋在这里。少年以自己的双手怎么也挖不出来,遂去村落长老那里寻求帮助,讲出了梦中的神谕。长老找到巫师,请教从少年口中听到的神谕是否属实。巫师经过繁杂的手续,认定神谕是真实的。随即开始挖掘。尽管正值玉米收割时节,忙得不可开交,村民还是一个也不少地手持铁锹聚集在那座山上,击碎石灰岩坚硬的岩盘往下挖洞,连续挖了两个星期。从结论说来,遗憾的是没挖出钟。留下的只是一个十多米深的颇为壮观的大坑。

所有的锡纳坎坦人对这样的梦都怀有极其强烈的兴趣,在某种情况下(例如某个梦有可能影响共同体命运的时候),梦不再是个人的梦,而成为整个共同体共有的梦。在那样的场合,巫师便向共同体提出建议,村民们同心协力予以实现。那样的事现在还有,人们戴着卡西欧表,提着收录机走来走去,然而他们至今仍做着作为共同体的梦。

此外,这里的人们出于宗教原因坚决拒绝照相。在锡纳坎坦附近一个叫胡安·查姆拉(San Juan Chamula)的村落里,几年前村民亲手杀死了两个在教堂内部照相的游客。这也可能照例是“从某某人口中听来的实际发生的事”,但各种旅行指南书都有记载,说不定实有其事。而且实际去查姆拉村时我感觉到:实有其事也好没有也好,反正发生那样的事没什么奇怪。

问题是搞摄影的松村君因为照相是他的生计,没法说一声“明白了不照好了”而作罢。一如这里出现的[3],他以村里人为对象着实照了不少相,以致吃了不小的苦头,或被掷投石块或被殴打。我看不下去,劝他悄悄躲起来拍照。他摇头道:“不不,春树,相这东西要迎面正照才行,悄悄躲起来照是卑鄙可耻的。”

松村君之所以坚决拒绝偷拍,其实是因为他在一家摄影周刊工作了好几年,偷偷摸摸拍照已经拍腻了。所以,死活再不肯偷拍,这已成了他的信念。“扔石块还算好的,上次去非洲照马赛人的时候,还给枪托打得去了医院。相比之下,这还算好应付的。”

既然他这么说,我也只好说“是吗,那就小心拍去好了”。不过松村君的确吃了苦头,我从旁看着都很不忍。他一照相,周围的人就把各种物件扔过来,而且频频击中目标,不偏不倚正好打中脑袋,简直像每天都在练习对着什么目标投东西似的。我真担心他一来二去因此丧命。摄影师这活计可不是好玩的。小说家还算好,文艺批评家(我又提起来了)也不至于有真石块打来。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你不对劲

你不对劲

刘水水
谭翀x乔蔚然,校园文 浑身解数都使上了,求求这个直男快上钩吧 甜宠 HE
都市 完结 11万字
等我有钱以后

等我有钱以后

静候轮回
等我有钱以后,我一定要..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普通青年遇见垃圾神豪系统...群号:731359388... 《等我有钱以后》
都市 连载 252万字
荣缚唐密

荣缚唐密

韵灵
四岁时,我扼杀了家中名贵的观赏鱼;五岁时,我用蝴蝶标本做了一幅画。上至父母,下至佣人,都说我是个疯子。唯有姐姐,紧紧抱着我,恳求父母不要送我去精神病院,立下重誓会管教好我。她总是这样,把我当成易碎品般呵护。我原本想嘲笑她的天真,却在她温柔的目光中失了声。于是,我开始伪装。融入人群,表现得无可挑剔。这场戏,我足足演了十年。...
都市 连载 4万字
修真渔民

修真渔民

深海碧玺
父亲大哥出海遇事,家里欠下巨债,大学生龙海选择了回家当渔民,并意外获得五行灵珠认主,从而踏上了修真的道路。只是修真太难,还是做个渔民更加逍遥自在。“什么?深海之中竟然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修真资源?那还有什么说的,全是我的了。”嗯,一不小心再捡个蓬莱仙岛,做做神仙岛主似乎也不错嘛—————————————————————... 《修真渔民》
都市 完结 153万字
都市高武:从化身猫娘开始变强

都市高武:从化身猫娘开始变强

落晖九慕
【都市高武】【都市异能】【系统】【猫娘】 灵气复苏血脉觉醒,漫天神域横空当立! 故事的开端,将始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化作猫娘的雨夜中讲述......
都市 连载 30万字
写轮眼中的克苏鲁

写轮眼中的克苏鲁

苏苏不是坏人
【非火影同人文】当你对着深渊尿尿时,深渊尴尬的移开了视线并闭上了嘴。这是儒雅随和的祖安人,变成灵感无上限的渣男,拥有着一双写轮眼,还有着一堆前女友,一边疯狂掉san值,一边努力不疯变强,这大概是个粉红团,不,这就是粉红团!【轻松愉悦克苏鲁】【欢迎入坑么么哒】... 《写轮眼中的克苏鲁》
都市 连载 89万字